Document
网站首页 关工在线 文章详情

“浪子”自创业 “关工”来助力

发布时间:2024-04-23 浏览:708
分享

兴化市沈伦镇关华村村民夏素龙初中毕业在常州打工期间曾参与聚众斗殴,被判刑两年。2012年出狱后回到关华复村,同村的镇关工委副主任杨长山利用与夏交情甚好的便利,几番上门开导小夏:“人生不怕跌跟头,就怕不起身。”一席话坚定了小夏洗心革面重做人的信念。

“我想办个家庭农场”,杨长山得知夏素龙有自主创业的念头,与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德茂征得“两委”的同意,帮助小夏在村里流转280亩农田,注册了“兴化市来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尽管农场当年麦两季的收益平平,勉强保本,小夏却信心满满。

“怎样才能使农场的效益最大化?”夏素龙隔三岔五就把市、镇两级农业关工委的专家请到田头“会诊”,请他们出谋划策。在老杨的协调下,镇农业关工委秘书长、高级农艺师杜桂华被聘任为“顾问”, 指导优选种子、施肥田间、防治虫害等,农场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当年年底,他将家庭农场的规模一下子扩大到350亩,小引进“宁麦13”、水稻选择“9108”优质种子,不仅获得高产,而且赢得市场的青睐,家庭农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作为一位‘新农人’,我们要学会算成本账,”杨老帮其算了一笔账:2017年之前每年的机耕费、插秧费等机械租借费用都在10多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杨老建议他增加机械投入,2017年5月,夏素龙一口气添置了三台“大家伙”:一台收割机、一台拖拉机、一台插秧机。除政府补助外,自己花了10多万元,现在家庭农场已拥有两台收割机、两台拖拉机和两台插秧机。

单有地面上跑的机械不够,还得有空中飞的“植保无人机”,2015年农场喷洒农药施肥得从河南专门请从事植保的无人机手,一年7次施肥喷药,一次一亩田6元钱,一年下来要1万多元。2018年上半年,他自己投资7万元购买了一台植保无人机,不仅自己的400多亩田施肥喷药有了保障,还能为附近十里八乡的农场和农民服务,有时还赶到大丰、高邮等地喷施,当年就净赚6万多元,两年之后又添置了一台植保无人机,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现在每年的服务费都在20多万元。

2015年,夏素龙中标了村里50多亩精养鱼塘,养殖青、白、鲤、四大家鱼以外,还尝试培育鱼苗。第一年四大家鱼就收获10万斤,赚了近20万元。2016年,小夏四大家鱼的苗技术日渐成熟,当年草鱼育了近5万尾,花、白鲢鱼苗各育了3万尾,鲫鱼苗育了近10万尾,当年除自家的养殖需要外,对外销售鱼苗赚了10多万元。

夏素龙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致富奔小康,还吸收了村里近20位村民在他的农场打工挣钱。夏素龙的亲戚汤强平常在企业打工,农忙时帮夏素龙到外地操作植保无人机,一年收入10多万元。同村青年杨扣山和夏建元平常在戴南不锈钢厂上班,农忙时回村到夏素龙这里做农机手,一天工资500元,每人每年都能赚得3万多元的劳务费。村民陈学根夫妇和王贵根夫妇常年在夏龙的农场打工,一年下来,每户收入都近3万元。村里还有20多位村民不定期地在他这里打零工,一年收入少则1万多元,多则2万多元。

“‘浪子回头金不换’啊,夏素龙靠勤劳的双手不仅自己奔小康,而且带动其他村民致富,确实不简单!”沈伦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倪学书说。沈伦镇关华村的关工委老同志这几年给予夏素龙不少关心和帮助,比如去年他购买了一台大型收割机开不到田里,原因是路面下的水管埋得太浅,容易压坏,关工委出面请村干部帮忙把水管埋深,大型收割机就可以进出自如了。夏素龙逢人便说:“我的发展离不开关工委领导的指点和帮助。”  许湘山 冯兆宽 王卫明)

编辑:喻洁

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