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头条列表 文章详情

《关心下一代周报》:学子成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加油站

——纪念《周报》创刊30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发布时间:2023-06-09 浏览:3052
分享


张家港市南沙中学 王晓东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孩子们以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那么,《关心下一代周报》(以下简称《周报》)主题宏大、聚焦前沿、叙述生活化,则给孩子们以素养的提升和精神的滋养。或许是两者有着如此相同的教育目的和功能,我校和《周报》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

说起我们与《周报》的渊源,早在世纪之交,冯春法老师负责我校香山文学社时,就与《周报》的编辑有了联系,那时我们孩子的文章常会零星刊发在《周报》上。

香山文学社走过世纪初的辉煌、遇到发展的瓶颈,我们努力寻找着方向。2014年12月,我们恢复建立了张家港日报校小记者站,于是,在港城教育的园地里,又开始有了来自南中小记者的声音。2015年秋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周报》的习作QQ群,有缘结识了高丹老师,并通过她了解并熟知了一群有志的周报人和许多办校刊校报的同仁,加入了由《周报》发起成立的江苏省中小学校刊联盟,此后,又成立了《周报》小记者站。从那时起,我们与《周报》的联系更紧密了,情缘更深了。可以这样说,遇见这样一份《周报》,无论是学校文学社团还是南中学子,一切都在发生着美好的改变。

一、用《周报》滋养孩子们的精神

升学考试的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不少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考试题”,更别说开放拓展前瞻视野、培养人文情怀了。《周报》始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为孩子说话,让孩子说话,说孩子的话”的办报理念,贴近孩子、滋养孩子,这样的理念很符合当下“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校的教育理念。多年来,我们一直利用好《周报》,因为她可以弥补我校文学校刊在这方面的薄弱和不足。每当新一期的《周报》到来,我就及时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阅读上面的新闻、历史、文化、百科等知识,拉近与当下、历史、未来的距离。孩子们通过阅读不但了解到我国辉煌的科学历史,也了解到我国科技发展的前沿。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的成就、“十四五”的蓝图,让孩子们触摸到社会的发展,感受到时代的进步,为祖国的发展而倍感自豪。《周报》刊登了荣获国家科技奖章的两院院士的采访报道以及江苏好少年、“冰凌花”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让孩子们读后心生敬仰、见贤思齐、从小立志,《周报》就是这样不断引导孩子们追寻着时代的先进人物和身边榜样。

《周报》还不时推出好书推荐、热点作家、美文欣赏等,倡导常态化课外阅读,我们的孩子们从中了解文学的发展现状,汲取各种有益的知识、写作技能和深邃思想,并写出有自己见解的读后感,投送到《周报》、江苏少年网等。

二、用《周报》引领文学采风和写作活动

《周报》面虽小,但内容丰富,她不仅贴近孩子,也很亲近孩子。《周报》中那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就像是一幅幅临摹的名家字帖一样,让我们满心欢喜;更让人惊讶的是,《周报》精心策划的习作主题竟然与一些县市的期末统考作文题甚至初三中考模拟题不谋而合,那一篇篇范文佳作简直就像待字闺中的曼妙女子,只等出嫁之日,方见她的“沉鱼落雁之容”。更不可思议的是,《周报·习作》于2015年6月初登载的我校一位同学的文章《最美的一次采访》,其选材内容与当年的中考作文恰巧撞车。

几年来,每当新一期《周报》到来,我们都及时分发到全校各班,组织阅读习作版、小记者园地和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评点好作文、学校老师推荐好作文等内容,引导孩子们从选材立意、篇章结构、语言才情三个方面评析;孩子们从中领会到写作内容要生活化、个性化、真情化,学到了选材方法和写作技巧。《周报》的习作版主题如节日风俗——教师节(老师您好)、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国庆节(我爱你祖国),社会热点——关注热词“二孩儿”(我家有个——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互联网+”(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影响),另外还有“春天里的故事”“清明思亲人”“书满屋”“生活中的发现”“毕业季”等主题,切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孩子情感的共鸣。我们语文组也常常根据习作版主题来组织作文教学,让学生围绕《记忆中的味道》《成长路上父爱香满》等文章摹写。记得有一年,我根据《周报》上一篇写妈妈的文章,不但让孩子们进行同题写作,还让大家谈写作体会,并把他们的体会整理成阅读写作心得《别人的妈妈怎么不一样》,使孩子们明白只有发现身边的广阔生活,找到巧妙的切入点,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才能写好具有时代性、现实性、个性化的生活作文。

三、用《周报》培养孩子们的新闻素养和综合能力

如何让我们的香山文学社和《映日荷》社从发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向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活动能力转化,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努力的方向,于是,在省周报社的领导和编辑以及张家港市关工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张家港日报》校小记者站的基础上,2016年春,我们整合组建了《周报》小记者站。

自小记者站成立以来,小记者团先后采访了校举重队教练和队员校足球教练和明星球员,校运会的组委会主席、裁判员、运动员和家长志愿者,市灯专家、香山谜社社长缪一松老师等,见证了学校青春仪式活动。

2016至2019年,小记者站围绕《周报》小记者站的有关主题活动指导和活动方案,先后参加了暑期夏令营活动、“眼看港城”采风征文活动等;参观了江苏省文明村柏林村的清廉,见证了美丽乡村的嬗变。在张家港市青少年实践基地,小记者采访了青少年实践基地的领导和老师,给他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2021年和2022年,小记者站又开展了主题教育研学活动,先后参观了张家港市博物馆、张家港高铁站、长江大桥、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和港城报馆,开展了“我为长江母亲河代言”活动,触摸到了港城前进的脉搏,感受到了家乡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可喜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提升了素养、淬炼了能力。更让我们倍感自豪的是,2018年12月,在关心下一代周报社和张家港市关工委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大记者邓老师和张玫莹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我们的小记者和周报大记者一起采访了“改革先锋”秦振华爷爷,重温了那个激情如火、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学习并体会到了以老书记为代表的一代张家港人洋溢的创业精神。周报》开展的小记者活动不仅培养了小记者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担当、勇于实践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家国情怀。

小记者园地不仅发表全省各中小学校的小记者活动报道,展示小记者的风采,刊登小记者习作,宣传和交流全省中小学校报校刊成果,还常年开设“缤纷校园”“党的光辉照我心”“小记者采访大名家”“社会万花筒”“绚丽缤纷的暑假生活”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小记者园地的常年采访计划和优秀活动稿件,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样本,也为学校小记者们积极参与、认真采写报道指明了方向。

四、用《周报》扩大学校特色影响

在多年的江苏省好新闻评选中,《周报》总是名列前茅,足见其骄人之处可圈可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也积极参加由《周报》组织的校刊联盟培训活动。

《周报》面向全省中小学教师举过多次公益培训活动。其间,我有幸聆听了《南京晨报原总编姜圣瑜教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主编姚卫伟教授的专家报告,从中明白了好新闻应如何创作,一份好报纸应该如何有章法地编排以及如何以校刊为平台,激发孩子创作文学的兴趣。这些都丰富了我们的办刊知识,提升了我们的办刊水平。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世康先生所作的用前沿视野办报校刊报告,更让我们懂得了报刊的视野决定着孩子成长未来的视野,让我们每一位校刊创办人更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科技视野,培育孩子的科技梦想;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捕捉正面典型,塑造孩子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这些都进一步激发并增强了我们办好校报校刊的热情和信心。

记得有一次培训班上展示了联盟成员的校报校刊,几百份校报校刊被我们围得水泄不通,报刊也很快被“洗劫一空”。看着一份份兄弟学校的校报校刊,图文清晰、字体漂亮、编排精致,让我们欢喜之余又多了份暖意和敬意。我们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改进校刊内容的遴选及版面的编排,在185期和186期《映日荷》校刊上,还增加了小记者活动版面和老师的下水报道范例,图文并茂、编排合理,让孩子有所学、有所悟,也让校刊更吸引孩子和家长,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刊的作用和影响。

在2016年加入校刊联盟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周报》和江苏少年网发送了我校孩子们的佳作、书法作品、小记者稿件17篇;江苏少年网的校刊联盟、小记者园地、联盟活动等栏目还报道了我校小记者站的成立仪式、香山文学社特色、校际足球联赛、青春仪式等内容,有力地宣传推广了我校的文学特色和校园社团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我校在省内中小学校中的影响。特别是校刊联盟将传统纸媒和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有机融合,改变了单一的宣传方式,呈现出立体、多元、全方位的报道新方式,让中小学校刊的影响和学校社团活动的宣传飞得更高,也走得更远。

我们还积极组织小记者参加由《周报》举办的江苏省中小学生读书演讲比赛,3名小记者分获中小学组一二三等奖,其中卞舜熠同学获一等奖第一名,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省关工委组织的“童心向党,争做新时代美德好少年”征文活动中,我校有6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1名学生获“传承红色基因,共筑新时代中国梦视频比赛”三等奖。2018年,在由周报社和江苏广电总台教育频道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冰凌花”励志故事采风活动中,我校老师以张家港市塘市小学“冰凌花”一等奖获得者张仲亮同学的故事为素材,采写的《“小塘豆”也有春天的憧憬》从全省几百篇优秀征稿中脱颖而出,获十佳故事奖,参加了南京的颁奖盛典。2016年7月,在江苏省中小学校刊联盟活动大会和江苏“党史国情”教育暨全省关工委宣传工作会议上,我和卢清校长分别就学校特色先后在大会上交流发言。另外,南沙中学小记者站还先后两次获得“优小记者站荣誉,校刊《映日荷》获江苏省优秀校刊二等奖(苏州大市唯一)。

2020年3月,周报大记者邓老师线上采访了“江苏好少年”获得者——我校初二(3)班的蔡雨辰,其事迹刊登在省《关心下一代周报》头版。2020年5月,我们组队参加由周报社组织开展的科技短视频大赛,历经周折和辛苦所拍摄的《石头港里的水草》虽未获奖,但在孩子们的心中,相信那一颗科学的种子一定会悄然绽放。2021年12月,喻洁老师就观摩“天宫一号”科学实验的感受线上采访了我校初二(1)班的卞梓伊同学和刘苏老师;2022年,我校的线上青春仪式和红色之旅主题教育采风活动在《周报》的校园万花筒栏目中报道。

回望与《周报》携手走过的二十多年时光,令我感动,也心怀敬仰。近年来,随着学校文学社的人事变动,加之疫情影响、教学和家事日渐繁忙等原因,我们和《周报》的联系没有以前多了,但我们的心却和《周报》始终紧密相连。关注孩子的成长、提升孩子的素养,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让我们和《周报》不离不弃、心有灵犀,依托《周报》这个媒介平台,沐浴着《周报》的温暖,在书写教育现代化南中篇章的路上,我们的步子一定更加从容而铿锵。

编辑:喻洁

17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