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小记者团 文章详情

以实践之姿,创求学之路

发布时间:2024-05-23 浏览:577
分享

无锡市惠山区洛社初级中学

初二(14)班 谢芷瑜 小记者证号:J233114

初二(14)班 何雨萌 小记者证号:J221274

初二(12)班 钱璟萱 小记者证号:J221273

指导老师:丁翊多

5月,柳絮赶着春天的尾巴,我们熙熙攘攘地聚到一起,绿杨阴里,柳絮,如半城烟雨。大巴载着我们去了冯其庸学术馆,在陈旧的色调、发旧的纸张、挤挤挨挨的展品中,我们窥见了他的人生。

幼年时,家中贫困。好学的冯其庸,哪怕失学在家中种田,也会在闲暇时间阅读诗集、书本。展柜里是一张又一张成绩单,是一本因为学校图书馆在抗日时期被炸,没来得及归还的《三国演义》,我们看到了他的童年。

这本书保留完整,书页翻到发卷,我们可以想象冯老一双无形的手抚摸在上面,一遍又一遍的翻着书页。他是如此渴望学习,可他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一生中有三次都迫不得已断了学习之路。

可能是他孜孜不倦的精神终究打破了命运的闭环,他最终上了国学专修,后来又成为了中国人大教授。

在冯其庸的纪念馆中,我们看到了一本在他做教授时期的,学生的作业。学生娟秀的小字上,是红笔勾勒出的一个一个圈、密密麻麻的批注。我们不禁想到:他匍匐在桌前,一笔一画认真批改着学生的作业。那双手不再年轻,那双眼睛变得有些浑浊,他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老师,认真的态度依旧没变。

除了教书育人,冯老的一生都在求学之路上。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验证史书的记载,也为了领略祖国西域风情,冯老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十进新疆,三次到达帕米尔高原,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探明了玄奘取经回归的山口古道及回归长安的路程。哪怕当时冯老已经83岁也执意要征服那片死亡之海,探索楼兰古城,他就是要圆梦。冯老苦苦追寻,终于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于是,我们看见了千年前的古壁画、佛像的木雕……若不是冯老,我们怎能窥探千年前那片沙漠中的繁华盛景!

有道是:“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冯老的求学之路坎坷又曲折,但他不惧路远,不惧事难。这就是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所需要学习的精神,吾辈生于新时代,更应永不放弃,砥砺前行。

编辑 骆宁宁

显示用稿证书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