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小记者团 文章详情

深藏功与名,灼灼家乡情——参观冯其庸学术馆有感

发布时间:2024-05-23 浏览:460
分享

无锡市惠山区洛社初级中学初一(11)班 祁永建

小记者证号:J233096

指导老师:含辛

岁月总会留下那些“来如风雨,去似微尘”的人,他们或许不张扬,却忠诚地热爱着自己一生所追求的东西,冯老——冯其庸,就是这样一个人。

5月7日,洛社初中的小记者们去参观了冯其庸学术馆,领略大师文采。 我们参观了五个展厅,分别为“稻香世家”“艰难学程”“翰墨余香”“瀚海孤征”“佛缘遗迹”。

其庸出生于1924年2月3日,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母亲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便借钱来供他上学……”指导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起了冯老的成长经历,“后来他去借了一本《三国演义》,但就当他要还回去时,他的学校已被日军轰炸了,少时的冯其庸因此辍学回家种田,他一共辍学了三次。”

我们的面前好似出现了冯老拿着那本沉甸甸的书,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学校被夷为平地;他一边耕地,一边捧着书发奋苦读的样子。冯其庸少时刻苦的学习经历使人顿生怜悯之情,但他放弃自己的梦想了吗?并没有,凭着努力,他成功考上无锡市国学专修学校。

在老师的介绍下,我们走过了冯老的少年时光,来到冯老年轻时的回忆。进入国专的冯老努力奋斗,不久就获得了师资,朋友又推荐他去中国人民大学教书,此时的他俨然成为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脱离了学生身份的他非但没有傲气,反而比之前更加刻苦努力。

特殊时期的艰辛历程让冯老更加刻苦,后来他研究西域学与佛学,十次进西域亲自考察求证历史。踏足了沙漠的黄土,走过了荒凉的戈壁,那一块块饱经岁月沧桑的碎片,那一双发旧的,那一件件动物的头骨化石,都在书写着他那不惧困难的勇气。风沙掠过,平了他走过的脚印足迹,却未拂去他的精神。

最令我感动的是冯老对于自己家乡的热爱,他常说:“我的家乡就是前,我就是家乡的一个农民。”他为自己的家乡免费题字,这里的一笔一画都是他对家乡永不磨灭的热情。岁月不会遗忘历史,更不会遗忘那些发光的人,我被冯老的精神所折服。

编辑 骆宁宁

显示用稿证书
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