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三扶两创 文章详情

亭湖区关工委调研“三扶两创”工作

发布时间:2024-05-20 浏览:1352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5月17日下午,盐城市亭湖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国华、副主任蔡良,区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刘道宏、王康道一行到新兴、南洋、黄尖、盐东等镇调研“三扶两创”工作。区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海亚,副书记、副局长戴广,农业农村局关工委副主任石秋平等陪同调研。

“银发农情”助推农业机械化,彻底改变传统农业模式

在新兴镇石华村13组“一家亲家庭农场”,调研人员现场听取了新兴镇关工委主任张夫英关于关工委“三扶两创”工作的情况介绍。“一家亲家庭农场”法人,青年农民吴堂贵饱含深情讲述了镇“老科技”多年如一日,对他送技术、送服务、送资金等暖心帮扶创业的动人故事。他说,在镇“银发农情”志愿者团队的悉心指导下,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无人机、烘干机等现代化的生产机械、仓储设备等不断被引进,如今农场工作人员均能熟练操作。“千亩农场”泱泱,任凭机械驰骋。现在,“一家亲家庭农场”仅需5名工作人员。

“电子商务”助推农业智慧化,农特产品走向全国各地

在南洋镇金灿家庭农场,种植户孙慧娴熟热情地向调研人员介绍农场里的樱桃、油桃、水蜜桃,土鸡、草鹅、鸡鹅蛋等种类繁多的农特产品。她动情地说,农场能有今天的局面,离不开镇关工委的支持。在科技志愿者的帮扶指导下,孙慧注册了能突出地域特征的商标“亭悦”,把有机绿色水果的品牌做实,并开辟抖音直播等网络销售新渠道。就这样,互联网数据流穿过层叠的桃林,落进孙慧的家庭农场,“亭悦”农产品,再通过直播间,流向了全国各地。

“农技赋能”助推种养两成就,实践稻蛙种养生态模式

在黄尖镇老大家庭农场,农场主吉云峰介绍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他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镇关工委的农技培训班上,他了解到水稻、青立体种养技术,立刻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从此就走上养蛙之路。在关工委科技的指导帮助下,经过近10年的实践,农场已经发展到了100多亩,亩产值达3万元,并且辐射带动周边20多户加入到队伍中。

“讲学达奔助推质效双提升,成功实现理论服务实践

在盐东镇羊角椒种研基地,调研人员了解到镇关工委近年来以“三扶两创”工作为重点,在教育辅导站到种研基地这个闭环链条上,以“讲学达奔”多形式的活动,把传统意义上的“老农民”变成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农人”,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转化。镇关工委不断寻找助力乡村振兴切入点和着力点,“三扶两创”工作的质效提升,在盐东镇的田间地头成功变现。

调研座谈会上,周国华对区农业农村系统关工委的“三扶两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农业农村局“党建带关建”工作成效显著,局党委贯彻省市区文件精神有力有序、过程工作举措落细落实、督促检查推进从严从快,工作成果突出。关于下一步工作,周国华强调:

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系统关工委组织建设,选优配强“老科技”队伍。鼓励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志愿加入科技服务三农的队伍。二要全面落实市关工委《关于深入开展“三扶两创”工作的意见》(关工委〔2023〕25号)精神,贯彻好市关工委葛启发主任在射阳会议上布置的“一书”“两表”“一平台”等各项工作任务,以实际行动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三要重点抓好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和培育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工作,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选创业致富典型,引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张海亚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系统将继续化党建带关建,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优化科技队伍,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培育新农民、培强新主体、培植新业态,持续壮大新农人队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展现新作为。(亭湖区关工委办公室 杨文君)

编辑 齐超


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