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共绘大美长江·探寻中华文脉

——大学生小学生同绘中华文化符号(长江篇)
发布时间:2025-05-03 浏览:409
分享

“你看,这是我的作品!”三(1)班的栗梓阳兴奋地指着自己的画作,向记者介绍着,“我喜欢和南京艺术学院的大哥哥一起上美术课!”

“我的作品叫《长江最美精灵》,你看,画面上方金黄的太阳正散发着温暖的光芒,下方是一只跃出江面的江豚……”三(2)班马赵熙正在向同学们介绍着自己的画作品。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每人手上拿着一幅刚刚创作完成的绘画作品,正在七嘴八舌地向记者“炫耀”自己的创意!

这是学校与南京艺术学院美院壁画系于2025年3月31日至4月25日共同举办的“绘长江·探文脉——大学生小学生共长江”课程活动的成果。此次活动是继“彩笔成同心圆——大学生小学生共绘中华文化符号(长城)”课程活动之后,朝天宫民族小学与南京艺术学院的又一次课程合作。两校约定每年共同创作一组以“中华文化符号”为内容的艺术作品,共同推进艺术的思,携手打造思政的艺术。

在为期四周的课程活动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壁画系副教授秦静老师带领23级壁画系本科生、研究生与朝天宫民族小学三年级同学们进行一对一结对创作。在大学生的帮助下,民族小学的小学生从各种角度表现长江,画面中有对长江生态保护的表达,有对长江文化的探寻,有对渡江战役英雄的致敬,还有对长江经济飞速发展的赞美。学生们还在画作中融入了彩砂、毛线、黏土、棉花等综合材料,不断创新中华文化符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小学生创作的同时,大学生们也一同创作,他们采用玻璃、塑形、石膏绷带等现代材料来表现长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此外,本次画作品中还将引入元宇宙技术,使得原本静态的绘画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不仅展示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还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4月25日上午,在南京市朝天宫民族小学报告厅,两校共同举办了“绘长江·探文脉——大学生小学生共长江”结课展示活动,现场展示了多幅大学生与小学生创作的长江作品,同时还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分享创作心得。

朝天宫民族小学的李万青校长进行总结时对此系列的活动给予高度赞扬,同时表达了对南艺老师的创新教育理念、大学生志愿者的耐心指导及师生家长协作支持的感谢,肯定大学生将长江文化融入教学、培养小学生创作能力的专业素养,赞扬小学生以多元视角和材料完成高质量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壁画系副教授秦静老师表示:大学生指导小学生创作长江主题绘画,既是艺术实践,更助力文化传承。通过讲解历史、倾听互动,大学生逐步理解小学生的想法,并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深化了自己的责任感,提升了教育能力。

“我指导小朋友用彩纸、黏土等综合材料创作长江生态画。她起初把江豚画成月亮,后来我们通过剪贴把江豚变得立体后,她欢呼:比课本还生动!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壁画系胡芯怡同学说。

壁画系聂凯祥同学说:“在这次结对辅导中,我指导了民族小学三年级贺婉宁小朋友,她在江滩边画了一群鸭子,有鸭妈妈,还有鸭宝宝,因为她觉得长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鸭妈妈就带着鸭宝宝一起来江边欣赏美丽的江景了。我觉得这一幕很有爱,孩子的表现视角和方式很值得研究。”

朝天宫民族小学与南京艺术学院将继续以中华文化符号为主题,让大学生与小学生用画笔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在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多方面实现共同成长。(蒋菲雨

编辑 李凤琴 

3

评论(1)



  • 徐四海

    她们都很努力

    05-03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