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传承感恩 奉献无悔

发布时间:2019-09-27 浏览:2714
分享

传承感恩 奉献无悔

余 夫

文如其人,此话当真。南通市新桥小学的杨菊老师,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淳朴憨厚,亲和力强。在“我和我的祖国”全省中小学教师论坛征文中,杨老师《无悔的选择》一文,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表达,被评为“十佳作品”。喜讯传到学校,领导们在庆贺的同时,显得格外的淡定,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曹美华说:“杨老师的征文能获奖,在我意料之中。她过去在学生时代就是个文学爱好者,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着,征文就是把她30年来教书育人的情怀用文字表达出来。”

即将跨入50岁的杨菊,始终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小学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参加工作31年,就做了31年的班主任,已连续完成五轮大循环的教学。她选择教师的职业,除了受“半个教师之家”的影响外,更多的源于对学生时代老师的感恩。出生70年代初的杨菊,“兄妹仨到了上学的年龄,每学期2元钱的杂费成了父母心头压着的一块大石头。”对此,是班主任老师帮兄妹仨免除了每学期共计6元的杂费,让他们顺利就读学习。老师们的体察、宽容和关怀,为人师表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杨菊,在少年时代的她心中播下当一名光荣人民教师的种子,“把爱和知识传播给每一个孩子。”于是,她“在初中毕业时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中师’”。

19岁那年,杨菊从师范学校毕业,开启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朝着立志的梦想进发。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不管是担任行政职务还是教学岗位,杨老师总是把根牢牢地扎在三尺讲台上,迎着初升的朝阳到校,踏着掌灯的暮色回家,全身心地投入火热的教育工作中,是她30多年来不变的常态。因为感恩,所以热爱。她怀揣感恩之心,传承感恩之情,用美好的青春、最美丽的年华,奏响园丁之歌的动人华章。

在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杨老师一直担任大循环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从一年级的新生启蒙开始,陪伴相处6年,像家长一样,呵护着每一位学生成长,对他们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潜心教学的她,在传道授业上自然有独到之处。新桥小学地处城郊结合部,是一所新村配套学校,95%的学生都是来自山东、湖北、四川、安徽、贵州等十几个外省市的新市民子女。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乡音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需要格外地用心用情。作为班主任的杨老师,就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秘书长”,不但在学生的学习上尽心尽力,引领指导,不厌其烦,耐心周到,在生活上同样是悉心关怀,无微不至。在她的办公桌抽屉里,常年备着感冒常用药、纽扣针线、手纸等,成为孩子们的温馨驿站。为了更多地陪伴孩子,杨老师批改作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常常是站在讲台上“现场办公”。批改后的作业本,总是摞得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用平凡的举止,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正是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她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各项成绩都名列前茅。

0002.png

杨老师的爱岗敬业,赢得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赢得众多家长的认可,也赢得学生们的敬佩。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入学到杨老师的班级,孩子们常常把“遇到杨老师是我的幸运”挂在嘴边。在她的班上,有一名小罗同学,2008年三年级时要转学回老家汶川县阿坝。三年的朝夕相处,老师、同学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杨老师怀着不舍之情,组织了一个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仪式,小罗同学泪流满面,同学们依依不舍。没有想到,新学期报到时,小罗竟又出现在大家面前。正是班级的温馨、师生的情谊,让小罗继续留了下来。这一留,竟使他们一家躲避了汶川大地震。杨老师发动班上同学纷纷为小罗的受灾家乡阿坝捐款捐物,师生的爱心接力,让小罗再一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其实,杨菊对工作满腔热情,任劳任怨;对自己则平淡低调,不计名利。她放弃了可以去名校的机会,谢绝了家长的家教要求,甘守清贫的乐土,把对自己老师的感恩,化作平凡的行动,传递给学生们。“我的勤奋和努力,就是在感恩我的老师、回报祖国和社会。”朴素的言语,彰显出杨老师的大爱情怀。

挥别了青春,老去了容颜,年将半百的杨菊,在传道授业的生涯中,留下了如歌的岁月和坚实的足迹。作为“十佳作品”的获奖者,在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中,杨老师属于年龄偏大的,但那份对三尺讲台的热爱、对伟大祖国的情怀,驱使她信心满满地走上舞台,为新时代放歌,为祖国教育事业点赞,最终获得演讲比赛二等奖的殊荣。

杨老师说,这次征文比赛给了她很多意外的惊喜,让她仿佛又回到了激情飞扬的青春年代。今后,她愿与赛场上的青年教师一起意气风发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辑 凌雪峰

附:获奖征文原文链接

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