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灌河南岸“灌江红”

发布时间:2021-11-12 浏览:1850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在灌河南岸,高铁路东侧,一座四合院内,在孩子们稚气的小脸上,笑容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绽放在枝头。这座四合院就是响水经济开发区关工委灌江红校外教育辅导站。

白日不到处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奔走在异乡的繁华都市,让城里的马路更干净,让城里的环境更清新,让祖国的发展更飞跃。他们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的收入,也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却把自己的子女留在了农村的家,这些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是微乎其微的。

这些背井离乡在外务工而留下的孩子则与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等一起居住,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含流动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他们远离了这个原本属于他们的港湾,使他们缺少了父母的关爱,拥有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童年,因为没有爸爸妈妈为他们的成长护航掌舵,他们更加显得需要关爱。留守儿童小强,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早逝,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每天回到家,没有父母双亲暖暖的话语,只有昏黄的一明一暗的灯泡,和那条给他能带来快乐的小黄狗……

青春恰自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人生就有多远。”这句是年轻人自强励志的座右铭,但在退休干部、响水经济开发区灌江红党支部书记王喆的身上同样得到了体现,他让夕阳美景绽放出最美的光芒。

王喆从县民政局局长岗位退休后,今年67岁的他被推选为灌江红社区党支部书记。在平时的走访中,他了解到开发区境内有不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平时上学还好,但是暑假里几乎是处于“放散牛”的状态。王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这些孩子一旦误入歧途,将是一生的遗憾。于是,他四处奔走,联系万一国、茆训太等退休老教师,在开发区党工委、关工委的关心支持下,创办了灌江红校外教育辅导站。

没有阵地,王喆就腾出自家四间房屋;资金不够,县关工委伸出援手资助1.5万元,王喆自己又筹措了一部分;人手短缺,王喆就动员老战士、老党员等;更重要的是,这个辅导站免收一切费用,王喆等“五老”自掏腰包,为孩子们买来笔和本子等文具。就这样,辅导站队伍已从刚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余人,留守儿童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近60人。老党员给孩子们讲解党史知识,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利用当地烈士纪念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辅导站学生刘财权说:在辅导站里,不仅学习了党史知识,还听到了许多革命故事,完成了假期作业,感谢爷爷和老师的关心爱护。

苔花学牡丹

“五老”志愿者们的爱心义举,让海安集中心小学教师张海洋、许佳艳夫妇深受感动,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来辅导站,免费义务辅导孩子们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张海洋夫妇还积极动员儿子张意坚、侄儿许慧康来给孩子们上课;大学生陈思雨、何俊达也主动加入了爱心团队,他们说:能利用假期帮助别人,又锻炼自己,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我们青年最重要的不是“几零后”,而是要做“努力后”“奋斗后”。后来,这四个大学生“承包”了学生的兴趣小组活动。

辅导站外面路面有积水,附近居民主动过来打扫路面。他们说:辅导站为我们的孩子免费辅导,我们做这点事不是应该的吗?现在,就连辅导站需要的资料上街打印,打印社也免收费用,打印社老板表示:既然辅导站能免费,我们也能为孩子们免费服务。附近的超市也来了,给孩子们免费提供所需物品。留守儿童小强,现在回家不像过去总是盯着电视或者游戏了,能主动帮助奶奶端碗拿筷子了,比之前活泼开朗起来了,奶奶逢人便夸,幸亏有这个辅导站,帮孙子走上正路。

    在“双减”大环境下,灌江红校外辅导站努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把留守、流动、困境“三童”作为校外教育辅导站优先服务的重点对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载体,把“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把学习文化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坚定同学们的理想信念,起到了助困助学助教作用。县关工委负责人表示,校外教育辅导站是关工委搭建的社会教育平台,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建好校外教育辅导站,让其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贾璐)        

编辑  严勇                          


1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