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法治园地 文章详情

让法治教育在校园安家落户

发布时间:2019-07-09 浏览:5429
分享

让法治教育在校园安家落户

——记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法治副校长周余峰


周余峰,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兼法治副校长。十多年来,他开拓思路、创新工作,在他的分管领导下,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百所德育名校”“全国和谐校园之星”“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江苏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江苏省平安校园”“泰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种称号。

成绩的取得在于认定方向、一如既往,在这条路上,周余峰副校长一做就是13年。

一、把“务虚”的事做实,把知识变为常识。在周余峰眼中,“法治教育”就是一件大事。他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这样比喻:法是根,人是树,根不牢,树不稳。根在地下,法在心中,你看不见,但不意味着他不存在。他对学校法治教育提出这样的要求:法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空洞说教和强硬灌输,这种费时费力而又没有效果的教育方式是对法治教育缺乏起码的敬畏。他说,法律不是精英人士的标配知识,而是每一个公民的必备常识。我们要把法律,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贯穿到我们的工作中,根植到我们的心中,要扩大法治常识在师生中的知晓面,深化对它的理解。

周余峰在“五五”普法期间就坚定了这样的认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作为学校普法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周余峰抓住点滴时间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与教育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利用教职工大会、教代会、学生干部会等场合对师生进行法治宣讲教育。

当很多老师感觉法治教育无从下手的时候,他用“学科渗透”这一招法一下子激发了很多老师的兴趣。他在讲“系统抽样”这一章节时,就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他在讲数列时,就将人口增长率,《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渗透其中。几堂成功的公开课,一下子解开了束缚学校法治教育的瓶颈。对于学业相对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如何让枯燥的法律知识变成人人感兴趣的法律常识,并自愿去了解和学习,周余峰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他通过学科渗透、主题班会、活动展示等形式,如模拟法庭庭审、法治知识竞赛,法治征文比赛,法治演讲比赛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读、写、背的展示和挑战中接受教育,增强了法制教育活动的实效。

二、把“做实”的事做久,让常识走向实践。“五五”普法验收时,当验收组专家看到各学科渗透法治教育的教案时,大加赞赏,其中一位专家说,可以看出泰兴第二高中是确确实实在做了,是真抓实干。当年,学校被评为“泰州市五五普法先进单位”。面对荣誉,周余峰副校长又开始了新的思考:通过前期的工作,学生的法律学习热情和法律知晓率已大大提高,但普法教育不能一直停留在法制知识灌输的层面,只向学生传播法律、法规知识,那仅是一种浅层次的教育,要真正使法律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田,并内化为学生守法的自觉行动,就必须把认知与行动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周余峰的分管下,“六五”期间,除了常规的法律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外,学校还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将中心大道辟为法治教育宣传大道,重点打造了法治文化墙、法治大道、法治橱窗、法治护栏、普法长廊等校内法治文化景观,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工厂进行普法实践活动,参加燕头法庭旁听,开展“模拟法庭”活动。201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在来校调研时对我校的法治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第二高中在法治教育中发挥了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发挥了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了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实现了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的功能。

三、把“做久”的事当真,由实践生成信仰。从“五五”到“六五”,十年间,周余峰把学校法治教育做实、做久,学校的运行质态更好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更强了,法治教育的成效开始凸显。此时,周余峰开始思考如何把学生的所学、所知、所想、所参与、所体验、所实践,所领悟的转化为内在的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从而形成伴随一生的法治素养、法治信仰,真正做到法治教育入脑、入心。

基于这样的思考,2016年,周余峰再次组织师生对原有的《高中生法律法规常识》《中学生法治教育读本》《食品安全与生活》《消防与生活》《环境与生活》《网络安全与生活》《“八仪四礼”养成教育》《经典法治故事选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社会热点问题分析》等近30本法治校本读本进行梳理,形成了面向高中三个年级的《法律与生活》系列校本教材,教材分法治认知、法治实践、法治信仰三册,内容的针对性更强了,趣味性更浓了。

2016年,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法治文化教育课程基地”。省财政厅、教育厅拨款100万元,市政府配套资金200万元,用于建设物化形态的“法治文化教育主题馆”。建成的“法治文化教育主题馆”,秉持“文化引领•德法同行”这一法治文化教育核心理念,提炼“求中外”“见法治”“致和谐”的布展主题,既呈现法治文化的宏观性、体系性,又充分凸显法治文化的地域性、校本性特色。通过法律知识你来答,法律武器你来拿,法律案例你来判等知识学习和交通法规互动体验、法律大讲堂、模拟联合国议事厅等教育手段,真正将基地场馆打造成学生可参与、可学习、可实践的理想平台。同年,《法治文化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获江苏省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三等奖。学校探索总结的“文化引领,德法同行”的育人途径获得省教育厅的肯定,在“江苏省教育示范性改革项目•校长沙龙”上作推广交流。

2018年,学校申报的“和适尚美”育人课程成功入选“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该课程通过实施“和适尚美”四大课程群,建设“形美”的育人环境,打造“和悦”的教育氛围,构建“适性”的实践平台,锤炼“格尚”的学生品格。某种程度上说,品格提升工程又是对法治文化教育在课程上的深化和拓展。

在周余峰的直接分管下,学校偶发事件“零发生”,办学业绩逐年提升,师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感不断增强。13年来,他如一位执著淳朴的农人坚守着脚下这块教育热土;13年来,他如一位含辛茹苦的家长事事操心,惦记着身边的每一位师生的成长与发展;13年来,他如一位孜孜不倦的匠人,雕琢着手中一块块璞石。

编辑 岳国辉


1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