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三扶两创 文章详情

贾强:新技术助力农业高效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08 浏览:3126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又到了稻花飘香的时节,也是稻飞虱防治的关键时期。日前,在邳州市土山镇华瑞家庭农场的水稻种植基地里,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一架无人机在新型职业农民贾强的操作下腾空而起,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精准高效地将药剂喷洒到稻穗上。短短一个小时,便完成了80亩的稻田农药喷洒工作,既省时又省力。

“植保打药这一块,以前都要人背着打药机到地里打,不仅效率太低,另外身体接触这些药物,很容易造成中毒现象,后来慢慢发展,有了一台无人机,现在又有了自动化无人机,只需要利用手机APP定位操作,飞机可以自主化飞行喷药,具有精准喷洒、高浓度雾化、高效省时、增产增质等优点。”谈及新技术助力农业发展的好处,贾强滔滔不绝。

从2012年开始承包土地,到成立家庭农场、打造恒温育秧室、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从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满身土”的传统耕作,到现在“智慧云调,仰望蓝天”的现代化模式,十年来,贾强在实现智慧农业的道路上不停奔波,也让他深刻感悟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

 贾强于1988年3月出生在邳州市土山镇街南村,从小就经常着父母到地里干农活,切身体会到农民劳作的辛苦。高中毕业后,他跟身边的很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到苏州打工,去过自己向往的城市生活。虽然人在都市,但作为家中的老大,每到农忙的时候,贾强还是会请假回老家帮助父母干活。“后来家里的活儿越接越多,父母年龄却越来越大,为了给他们减轻负担,我在2008年回到了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贾强说道。

  利润微薄的黄土地一度被众多年轻人抛弃,然而真正投入它的怀抱时,他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只要你一腔真情地对待它,土地其实是不吝回报的。回归农民身份的第一年我就发现,在田地里认认真真地忙碌两个月,就比我在外打工一年挣得还要多。更重要的是,我们新一代农民是职业农民,跟祖辈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截然不同。”

  2012年,他在街南村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241亩土地,用来种植小麦、水稻。凭着扎实的农技功底和精细化管理,当年小麦、水稻大丰收,贾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苏省种粮大户”。他的信心和干劲越来越足。当年又投入20万元采购了两台粮食烘干机,实现播、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这让他初次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作为新时代农民,贾强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农业政策。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他第一时间来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邳州市华瑞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如今,农场已经拥有497亩土地,主要从事小麦、水稻种植及稻米加工与销售。

2020年,受到“三扶两创”政策引导,在市镇党委政府和关工委的支持下,贾强又成立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中心涵盖农资育种到加工销售全过程,创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路径,服务半径从原来5个镇扩大到12个镇,打通了服务粮农的堵点,提高了农民种粮实际效益,带动了一大批青年农民从事粮食生产。

王强认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有各种各样现代化农业生产机器,我们老百姓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过来租用,方便了我们正常的农业生产,同时也有烘干的机器,我们老百姓不需要靠天吃饭,粮食可以随时过来烘干,解决了我们后顾之忧。”

 一人不算富,乡亲富才是真的富。在贾强的带动下,土山及周边镇众多青年才俊都加入了返乡创业的队伍,有的注册家庭农场,有的成立合作社,纷纷回到农村的广阔土地上施展才华。通过项目带动,贾强服务的面积达到4500亩,帮助服务的村集体年增产112万斤,累计增加效益达220.5万元;小农户年增产240万斤,累计增加效益达500.4万元;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年增产510万斤,累计增加效益达1005万元。

“农村青年重燃对土地的热情,这确实是个可喜的现象。现在仅我们土山镇就出现了六七十个种粮大户。现在从我家农场走出去,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种植基地,都在孕育着新希望。”贾强言语间由衷地透露出自信与自豪。2020年,贾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去年又入围“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并被评为“徐州市十大创业标兵”。

在发展农场的同时,贾强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每年都会为敬老院捐赠自己种植的大米。2020年初,他为土山镇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送去富硒大米、蟹田大米、黑米500公斤。为做好疫情防控,他主动找到镇政府,要求义务提供无人机消毒服务,牵头成立了土山镇“义务飞防消毒小组”,组织3个植保专业合作社5台无人机,连续在全镇消杀40多天,每天消杀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2020年,当他拿到全国劳模的奖金时,第一时间拿出了1万元购买了学习及生活用品,去看望6名孤儿。(冯华)

编辑 滕桂

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