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三扶两创 文章详情

热心五老助力双带新人 新型农业带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9-21 浏览:2437
分享

杨勇,扬中市青禾高尔夫草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道路上,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关工委老同志的帮扶。

素有“江中明珠”之称的扬中,是长江中的一个沙洲。这里人多地少,随着乡村经济的大发展,青年人多数进入了工厂,种田的大多是年长的农民,地块零散、种植单一、收益微薄。2004年,农民家庭出生的杨勇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进入了学长在上海开办的一家经营高尔夫球场用草皮的公司。3年的都市生活,让杨勇积累了经验,看到了商机,也愈发思念家乡,思念一直靠种田和打零工养家糊口的父母。2007年10月,他带着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多万元回乡,想承包农民的土地,自己种植草皮。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土地,“好好的农田,不种菜不种粮,用来种草?我们除草还来不及呢!”最初的土地流转就遇到了大麻烦。偶然的机会,家在扬中长胜村的杨勇听说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八桥镇人大副主席、红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关工委主任傅德利是个热心人,便登门拜访。初期用地计划60多亩,牵涉到几十家农户,傅书记被这个充满热情与勇气的年轻人感动,带着杨勇在红光村一家家走访,一次次谈心,大家终于认同了他的创业方案,签署了土地承租合同。

有了地,还要有钱。项目初期投资需要60多万元,杨勇自有资金仅10多万元,缺口很大。热心的傅书记瞒着家人,以自己的公务员身份出面担保,帮他申请了30万元贷款,又找自己的朋友帮他借钱,青禾高尔夫草坪专业合作社终于成立了。

尽管在上海工作期间掌握了一些技术,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扬中种植草坪是第一次,杨勇独自种植草坪也是第一次。在草坪适应环境方面,他遇到了不少问题:生长缓慢,出现从未见过的病虫害……2008年的三伏天,烈日炙烤,挥汗如雨,杨勇天天守在田间地头,施肥、浇水、修剪、滚压、打药。晚上上网查找资料,向专家请教,白天黑夜连轴转。在这期间,傅书记骑车去他的地头不下千次。“碗一丢就去转一下,看看他有没有什么问题。”专家的指点、当地五老科技工作者的现场指导,加上自己的钻研和实践,一项项措施逐一落实,随着种植基地水利设施的改善,施肥技术的改良,病虫害防治方法的改进,逐步解决了草坪新品种适应性问题。

“产”是基础,“销”是关键。解决了生产技术问题,又遇到了营销难题。杨勇上网搜索近期开工建设的绿化景观工程,了解有需求的高尔夫球场和足球场,主动与工程负责人洽谈;奔走行业展会,优化产品广告,扩大合作社知名度;建立网站,开通网上商城,发展电子商务…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扬中精神,一笔又一笔的订单接踵而来。

2009年1月,杨勇随车送货到南京某工地。装满草坪的大卡车半夜才到,工人们早就下了班。杨勇就在卡车上过了一夜,第二天工人上班时,尽管朝阳升起,但经过夜晚零下三四度的低温,又饿又冷的杨勇还是忍不住一阵阵哆嗦。为了方便施工,客户要求把车直接开过布满砖头和石块的临时道路,司机担心车胎吃不消,双方起了争执,杨勇出面担保司机才勉强同意。车胎果然被轧破了,杨勇二话没说当场赔偿司机2400元。司机看到了杨勇的爽直,客户见识了杨勇的真诚,从此,三方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草坪的产销两旺,所需资金也越来越大。“他一个外来户,人生地不熟的。”五老科技服务团成员,八桥镇青年农民创业服务站副站长耿兴权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韩九荣了解这个情况后,主动用自己的房产抵押,帮杨勇贷款80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青禾高尔夫草坪合作社已经掌握了草坪引种、驯化、规模种植等多项技术。尤其是经过五年的研究,实现了纯度为100%的矮生翠绿型“百慕大”品种的规模化种植,这个品种具有草坪细腻、紧密、耐旱、耐盐碱、耐践踏、耐粗放管理、抗病虫性好、成坪速度快、观赏期长达280-300天等显著优点,深受广大客户欢迎,草坪不仅畅销长三角地区,还远销广东、湖南、山东等地。如今,合作社草坪种植面积500多亩,每年可生产销售草坪2-3茬80多万平方米,销售额达500多万元,亩产效益4000多元。

致富不忘乡亲。当年把土地流转给杨勇的种田人,现在都已是六七十岁的年纪,当年每亩地的受益不过四五百元,还要考虑年成,天天在田里弯腰劳作。杨勇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后,逐年提高租金,现在,农户每亩年收益1000元左右。他还长期雇佣了16位年龄相对较轻的农民,临时用工达几百人次。杨勇待人和气,工资结算爽气,只要他需要用人,村民都愿意来。

他的故事传开后,有的青年也想种植草坪发家致富,杨勇倾囊传授经验,现已培养出10家专业种植大户,草坪种植面积2300多亩,带动农户1000多家,把周边农民向往稳定工作、固定收入、作业机械化的美好梦想化为了现实。

扶上马,送一程,还要经常去看一看。如今,关工委“五老”们仍然经常到杨勇的地头去转转,杨勇和“五老”们,已经处成了亲人。(常恩泽 朱华庆 喻洁)


编辑 喻洁

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