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五老作品 文章详情

渔民出海祭龙王

发布时间:2016-01-27 浏览:2288
分享

 


灌南县关工委副主任 刘俊林

龙,是中华民族远古崇拜的图腾。从炎黄开始,远祖先民就信奉“龙、凤、麟、龟”四灵,龙为四灵之首。龙的职守是“兴云布雨”,天上的风雨雷电,地上的江河湖海都归龙王执掌,古人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各地都有建龙王庙供奉龙王的民俗。传说舜派大禹治水,就是天帝派应龙帮助大禹,应龙用尾巴画地成河,疏水入海。大禹治水成功,拯救了黎庶,遂获得舜王禅位成为禹王。农民为了风调雨顺,敬奉龙王,久旱干涸,要拜祈龙王降雨。

儿时,我曾经在老家看见打井祭龙王的事。老家紧邻山脚,农民吃水靠庄前面的一个与山涧相通的大水塘,人畜共饮,极不卫生,遇到旱年,山涧断流,饮水困难,村里决定在村前打一口砖井。砖井开挖之前,首先摆上祭桌,祭桌上有猪头、公鸡、龙馒(馒头上做出盘龙的形状)等贡品,点燃高香,鸣放鞭炮,负责打井的长者拜祭龙王,保佑打井成,功碧水长流。井打好了,再次祭拜龙王。打井活动,天天引来村民观看,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祭拜龙王,觉得很热闹。

然而,等到我到了灌南工作,在堆沟港耳闻目睹渔民对龙王的信仰和崇拜之情,渔民出海祭拜龙王的盛大场景,确实令我惊奇和震撼,远不是我老家打井祭拜龙王的场景可以比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堆沟港口居民十有八九是渔民,世代靠出海捕鱼为生,与大海相依为命,休戚与共。他们的理念坚信居于东海龙宫的龙王是大海的主宰,渔民出海捕鱼的安危,全部掌控在龙王手里。这里家家供奉龙王爷,四时八节烧香礼拜。特别是要临近出海捕鱼的那几天,家家都要赶集购买香烛纸钱祭拜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人平安、鱼满仓。走在村庄里,到处都能闻到香烛纸钱的焚烧味。即使那些遭受海难的渔民家人,对龙王不但不怨恨,反倒更加敬畏,信仰礼拜更加虔诚。有一位老者告诉我,一户渔民,父子亲戚三人一次出海捕鱼,陡遇狂风暴雨,巨浪连天,三人不幸遇难。此后,家人年年祭拜龙王的祭品更加丰富,焚祭的高香也换成价格贵的檀香,祷告礼拜更加殷勤。解放前直到解放初期,海货并不值钱,渔民生活艰难,出海捕鱼都是破旧的小木船,发生海难的事情在所难免。

捕鱼首先要制造渔船,造船也要祭拜龙王。一次我走在潮河大堤上,闻听锣鼓喧天,望见许多男女朝河边走去,走近一看,才知道是一户渔民在造船,只见几个青壮年扛着一根用红布裹着的长木头,负责造船的领头师傅高喊,敬请“龙骨”登位,几个青壮年小心翼翼把长木摆放在造船的平台上,开始庆祝造船祭拜龙王的喜庆仪式。一位船民告诉我,造船开工要选黄道吉日,船的底梁叫“龙骨”,是对龙王的敬仰,保佑船在海上航行安全;红布包裹“龙骨”表示渔业生产红红火火。

一年夏天,我参加县人民代表组到堆沟港镇进行视察活动,那天正赶上捕捞公司船队出海捕鱼,码头上挤了黑黑压压一大片人,有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母亲,家家扶老携幼,倾巢而出,送亲人登船。邻近的村民闻知渔船出海,也争相赶来看热闹。捕捞公司领导站在码头宣布:鸣放鞭炮,送船员登船。岸上人群立即后退四散,腾出地方燃放鞭炮。几十盘巨龙长鞭、一扎扎高声,一起点燃,响声震天,火焰跳跃,烟雾腾起,像火龙跃动。鞭炮响过,人们又迅速向码头围拢过来,挤得水泄不通。码头边,一顺停泊5艘钢铁渔轮,船员站立在船老大身后,精神肃穆,领队的船老大在船头的祭桌上摆放猪头三牲等丰盛祭品,红绫花团锦簇,红纸书写:“龙王显圣锦鳞满仓,四季平安一帆风顺”的对联,压在祭桌两边,祈求龙王保佑平安、丰收。燃亮红烛,焚祭檀香,船老大穿戴整齐,神情庄重,面对大海,顶礼膜拜,虔诚祷告。礼拜之后,船老大焚祭对联,向波涛酹撒美酒,抛撒祭品。隆重的祭祀仪式结束,船老大宣布起锚启航。船队汽笛高鸣,结队缓缓驶离码头,船员站立船舷边,向岸上亲人挥手致意,船队驶出以后又返回到码头转弯再缓缓驶离,如此三遍,船员与亲人再三告别,方才汽笛长鸣,高速竞发,拉起的汹涌波涛冲向两岸,白浪翻滚,声如群鼓擂鸣。岸上送行的人,眼里噙满泪水,翘起脚尖引颈远望,直到船队远去,不见踪影,才依依不舍慢慢腾腾地走回家。路上,母亲哄着儿女说:“等到过年了,爸爸就回来了,带回满船好吃的大鱼给你们吃,卖鱼的钱给你们做花衣服穿。你们说好不好?”孩子们说:“好,我们等爸爸早点回家”。

龙是威武、祥瑞的象征。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我思忖,应该用龙的信仰,团结和培育中华民族儿女的爱国情怀和英武不屈的奋斗精神,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5年12月6日

 

 

 


6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