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减负不妨从“心”开始

发布时间:2018-09-14 浏览:289
分享

减负不妨从“心”开始


今年两会,“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减负”将成为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减负”是教育的顽疾,原因错综复杂,而越是复杂,就越需要仔细分析,牵住“牛鼻子”,让教育回归正轨。


近些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减负”的呼声不可谓不急,然而,效果如何呢?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是雨过地皮干。显然,“减负”是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依旧任重而道远。“减负”即减轻负担,多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不要教学质量。目的是通过减轻过重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时下,学生的学业负担主要源于升学压力。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考试一直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而由此带来的升学压力自然也难以根除。同时,负担与压力有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主观感受,有的学生或者教师感到非常难的教学任务,在某些学生或者教师来说,却轻而易举。由此看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无论作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必须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各种方式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减负,换句话说,减负要从“心”开始。


调整目标,降低心理预期

长久以来,大部分教师与家长对学生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然而,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和由此衍生的高要求使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为此,我们召开家长会,首先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了盲目制定过高目标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危害,以纠正家长的片面认识,然后帮助家长细致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调整目标,降低要求。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力争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降低了,就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目标,学习的成就感也随之提高。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多是以教师单纯的传授与灌输为主,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学习被动。为了提高成绩,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常常疲于应付。所以,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是减轻学生压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课堂上,有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做到轻松愉快,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回到学习中来,做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课堂,必然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使课堂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

减负,往往我们只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治标不治本;让学生爱上作业,甚至做完后意犹未尽,这才是真正的减负。正如北师大教授肖川所言:“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生活之中。”教师必须善于把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富有创意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既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个性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


很多教师会分层布置作业,要求后进生只完成一些难度低的作业,但这样做弊端明显:学生会变得愈发自卑;学困生虽会找回一些自信,但这不会长久——遇到稍难的题还是不会,信心再次受到打击,因为考试是不分层的;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能力将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所谓分层,与其放在作业中,不如放在批改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批改和反馈策略;可采用个别化辅导或发动同伴协助,运用帮带法;布置开放性作业,适时把作业主动权交给学生;作业内容可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也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形式要多样。


方法决定效果。一味地让学生采用题海战术,只能在低效率层面徘徊,学生必然感到厌倦和反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及每个学生的实际,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理想境界。由于学生乐学、善学,充分掌握了学习自主权,所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置身事外,袖手旁观,而更应与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引导,与学生同乐,成功时及时鼓励,失败时与学生一起查找原因。至此,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探索的乐趣、实践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课外活动有助宣泄负面情绪

任何人持续从事某种活动到一定时间都会产生乏味、厌倦情绪,所以,定时开展娱乐、体育等活动,对调节学生的身心有着重要的意义。每天的课外活动,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个人爱好与特长,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唱歌、画画、体育等活动,尽情施展各自的特长,宣泄情感,放松心情。通过娱乐、体育等活动的开展,学生锻炼了身体,调节了大脑,愉悦了身心,变得精神焕发,学习的劲头也足了。


通过以上举措,一段时间过后,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面对考试和升学的外在压力,许多学生都能积极应对,“抗压”能力明显增强。只有学生心理抗压能力的增强,“减负”才能真正实至名归!

                    (盐城市马沟中学教育科学研究室 吴友智)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