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让学生作文语言插上个性化翅膀

发布时间:2017-11-15 浏览:721
分享

让学生作文语言插上个性化翅膀

 习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文章的生命来自于个性,然而每次翻阅那厚厚的学生习作,语言单调、词汇贫乏、语句雷同现象比比皆是,很难看到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我不禁细思,人是个性的人,生命是个性的生命,文章为什么不能彰显个性呢?《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而语言的个性化就是作文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由此可见,语言有了个性,文章也便有个性,因此作文教学中倡导语言的个性化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有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将学生死死束缚在自己的框框中,不得越雷池一步。当学生作文中出现新奇之意和惊人之语时,却被老师将“个性”的幼芽给扼杀了,学生作文千人一面,千口一腔,所以,在新时代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一)教师须有个性化的追求

只有个性化的老师才能指导出个性化的学生。只有老师有个性化的写作水平,才能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少点拨,而应参与到学生中去,通过“下水作文”方式,展示自己的语言风格,既给学生作表率,又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师要敢于提供个性化语言训练的平台

说是写的前提,二者密不可分,皆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有人说过:“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确,如果教师敢于给学生提供说话的适时机会与场所,如课前两三分钟的演讲、口头作文训练、结合课文的话题演说等,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像每一片绿叶一样闪耀着不同的绿色,因为这样,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又给学生一个说话的平台,使他们的个性化语言强烈地释放出来。

(三)教师要珍爱学生作文中的个性化语言“亮点”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因而教师应珍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个性化语言“亮点”,寻找“亮点”、肯定“亮点”、展示“亮点”,只有这样激励学生,学生才会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微笑也好,忧愁也罢,洒洒脱脱,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笔尖。

二、学生要注重积累

事实上,学生作文出现持笔茫然、笔下生涩的现象,与他们的积淀很有关系。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作基础,就堆砌不起高楼大厦,所以语言积累是作文语言个性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环,那又该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积累呢?

(一)在阅读中积累

读中外名著,那是文学大师们思想的体现,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鲜活的东西。在阅读中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章语言碰撞出火花,唤起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这些体验和敏感一经积淀,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积累起深厚的语言底蕴。读古代诗词,其中所蕴涵的深沉思想、宽广胸怀、婉约情致、挺拔风骨都永远放射着璀璨的魅力,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激起共鸣,陶冶性情。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一旦被激活,就会妙笔生花,语出惊人。

(二)在生活中积累

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彩缤纷的世界、一个广阔的课堂,平时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种种经历,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儿童是语言的创造者,多数孩子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世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耳闻目染,不知不觉学习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平时的积累,才会有作文时的表达;有了深厚的语言素养,才会有鲜明的语言个性。(高邮外国语学校 赵桂珠)

编辑 刘旅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