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走进孩子的内心

发布时间:2017-11-15 浏览:341
分享

走进孩子的内心

海门  陈德和

    近日去表嫂家走亲戚,表嫂一家老小都喜欢看央视《等着我》节目,那天的节目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36岁的女士因十多岁时父亲的一个巴掌而出走,24年后才找到父母,并向父母表达了深深的歉疚。 

    12岁的表侄孙女冷不丁向她妈妈嘀咕:“妈妈,你也打过我。”妈妈若无其事地回应:“那是因为你不听话。”女儿回答:“那你也不能在那么多人面前打我呀!”妈妈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走到女儿身边柔声说道:“那次打你,妈妈的确做得不对,伤了你的自尊心,以后妈妈再也不会那样做了。”

    此情此景不由让我陷入沉思。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打骂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何时才能得到抚慰?创伤总埋藏在心里,对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又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

    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父母常常也会犯错,有的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动辄对孩子施以暴力;有的一味从自身出发,毫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自尊,用语言伤害孩子;更为严重的是,知道对孩子造成了伤害也放不下面子道歉,久而久之,伤害在孩子心里不断发酵,最终可能产生难以预料、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怎样把伤害降到最低?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必须积极面对、认真思考并着力破解的难题。我觉得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从源头上减少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现象,家长是应该对孩子严加管束、严格教育,但管束也好,教育也罢,必须以尊重、理解、宽容为前提,绝不能简单粗暴,也不可用冷暴力对待孩子。而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素质。关键是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用良好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感染孩子、激励孩子。其次,设法弥补伤害。首要的是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做法,主动找孩子平心静气地交流沟通,诚恳地做自我批评,承认过失,及时帮孩子解开心结,以主动沟通获得谅解。如果明知有错但为面子不愿低头,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家长对孩子的伤害往往是无意的,大多也是无形的,这就需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家长平时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努力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异常变化,要多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确认是自己的过错,应鼓起勇气道歉。此外,还应注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父母的管束、老师的教育,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学会在挫折中前行,在逆境中成长。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