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多报几个辅导班就能让孩子在暑假“反超”?真正的“反超”是这样的

发布时间:2017-07-25 浏览:576
分享

多报几个辅导班就能让孩子在暑假“反超”?真正的“反超”是这样的

说在前面

“每周一三五上书法课,二四上提高班,抽空再上围棋课……”暑假刚刚开始的时候,南宁的韩先生就已经给9岁的儿子报了各种辅导班。


一到假期,关于“假期是不是一个反超的过程”就会引起热议。有些家长是补习派,认为趁着假期应该给孩子好好补补学习短板;有些家长是游玩派,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带孩子出去见见世面;还有家长是历练派,计划送孩子去夏令营里锻炼;放养派的家长,则会把孩子送回老家,让孩子多亲近亲近大自然。

那么,你认为假期是一个反超的过程吗?究竟怎样才叫“反超”呢?对于所谓的假期“反超”,专家们又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家长打算让孩子参加暑期培训班


“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反超的”,不但是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语,也成为很多家长的信条。如此一来,学生们的整个假期,可能比正式上学还累。


曾有媒体在暑假伊始调查发现,虽然刚刚参加完期末考试走出了校门,但许多孩子的面前已有很多辅导班如约等候。调查中,对于“是否有计划让孩子参加暑期培训班”这一问题,54%的家长表示“有且已经报名”,28%的家长表示“有但还未报名”。一些机构为了“备战”暑期,早在一个多月前就推出了各种“报名优惠”措施,打起了宣传大战。


在很多家长看来,反超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有的还是眼界和视野,不少家长还花费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种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等近来比较时髦的项目。据《新华日报》报道,进入暑假,南京各大高校、博物院、科技馆等场所随处可见一批批外地"小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游玩。这些旅行团实际上就是时下正火爆的夏令营。

虽然不舍,还是给孩子报了暑期班


据当代生活报记者采访,广西南宁市民刘先生虽然早早请好了公休假,准备带9岁的儿子去云南玩。但游玩归来之后,儿子还是要去上一些兴趣班,比如游泳班、书法班、围棋班等。他认为玩归玩,暑假很长,不能只有玩耍,没有学习。


看着别人的孩子能潇洒地去外地玩耍,蒋女士却只能狠心给女儿报补习班,因为孩子马上读小学六年级,明年就将面临小升初的压力。蒋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平时成绩还不错,只是数学有点薄弱。她给女儿报了个奥数的补习班,希望她的成绩有所进步,在小升初时试着考考南宁市几所有名的初中。


暑假里,像刘先生和蒋女士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虽然不舍得孩子在暑假也得奔波于各类辅导班和培训机构,但是咬咬牙,还是让孩子在暑假里启动“反超”计划。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反超”呢?

在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发起的网友留言讨论中,也有不少家长表示,如果暑假过于注重孩子反超,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网友“Bella”说,假期应该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能只从书本上认识世界,要去多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

网友“小萍老师”提到,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孩子,不存在反超,生活是自己的,而不是跟谁比较的。


很多家长把暑假当做孩子反超的“最佳契机”,但是却很少有家长去认真地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反超?

学习习惯的反超


孩子如果总是粗心马虎,如果他学语文、英语没有语感,如果他学了就忘、如果他很努力还是提高不多……

其实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习惯,假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其重要性要远超于多学几章新知识。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比多上几个辅导班、多做几套卷子有用得多。

上课治标不治本,补习惯才是根治之策。如果假期要补,更倾向于补学习品质,比如注意力的集中、倾听、勤奋求上进、持之以恒的毅力等等。

自信心的反超


自信是人进取心理不可缺少的根基。俗话说: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孩子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缺乏自信心,往往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惊惶失措,彻底崩溃。它不仅制约学生的行为,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各方面难以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补信心一要靠家长多鼓励,多沟通;二要靠学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三是客观评价的习惯,养成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好习惯。若学生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一种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才能评出自信。

当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的时候,学习对他而言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他肯定会逐渐找到学习的感觉,成绩会越来越好。到那时,还需要去补课吗?

阅读的反超


有经验的老师会发现,暑假是一个影响孩子之间成绩差异的重要时期。在国外的研究中,有一个词语叫做暑期下滑。说的就是那些在暑期坚持阅读的孩子要比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在新学年中表现得更优秀。


“我们在暑假开始之前,都会告诉家长,要鼓励孩子在暑期坚持读书,希望他们能够把阅读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在上海一所公办小学任班主任的刘老师表示,能够保持阅读习惯的孩子通常成绩都比较好,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后续力量比较强。暑假孩子的时间比较充裕,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在暑假,家长多带着孩子参加一些阅读活动、在家里组织亲子阅读时间,带着孩子到书店去挑选书籍,这些都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暑假是孩子的,应先听听孩子的声音



教育专家:暑假是否要“反超”?多听听孩子想法


对于怎么过暑假,家长和孩子的想法往往大相径庭。


家长的想法:假期让孩子都睡了觉,不行;整天都看了电视,玩了游戏,不行,报几个班,补补课吧,英语是“通行证”得补,数学是基础得补,作文也得写好要上个“小记者”班,中学孩子还得找个弱科再补补。所以,大多家长的计划是假期给孩子报班。


孩子的想法:可以看电视了,有自己喜欢的动漫呢;体育迷等着看精彩赛事呢;自己着迷的游戏又可以玩了。

暑假到底是给孩子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好,还是该让孩子放空,多见识外面的世界?对家长的种种心态,教育专家们又如何看待?

“假期是孩子的,暑假怎么安排,家长首先应听听孩子自己的声音。”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戴启猛认为,家长对孩子暑假的安排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把孩子整个假期用各式各样的补课、培训(包括游学)填满,肯定是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

戴所长认为,暑假期间,家长在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时,必须以其能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社会义务劳动,以及发展个性特长和健康情趣爱好为重点。家长也应该以假期为契机,增进和孩子的亲情关系,用自己出色的言传身教,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假期能否“反超”,有时候也要靠父母


中国教育报记者张贵勇曾撰文道,让孩子假期充充电,早学、多学一点,多一些体验、感悟,家长们这些朴素的想法不难理解,但问题是金钱的投入并不一定带来可期的回报。专业机构的老师或许学识深厚,比父母懂得多,但不一定能教好孩子。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告诉我们,好的教育无非是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在难得的亲子较长相处时段里,与其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教育,不如把孩子放在身边,从其现状出发,予以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才是值得推广的教育之道。

这是因为,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能根据其优点和缺点予以有效帮助。而且,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情感方面的满足、价值观层面的引导、学习动力的激发。大量事实证明,有父母陪伴的教育是最美的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有父母高质量陪伴的孩子,更有安全感、幸福感,亦能萌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父母们要明白一个道理,真不见得花费越多,对孩子越好。让假期过得有意义,父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孩子带在身边,一起做一下人生规划,或一起旅行,或做一项课题研究,这些都能给孩子实质性的帮助。即使是和孩子在家中或到大自然中玩,也是有收获的。《人民日报》就刊文指出,没有一种"玩"毫无意义。比如"过家家",孩子会构思社会生活事件脚本;比如用积木搭楼梯,孩子会不自觉用到递增、递减的数学方法;比如棋牌、运动类游戏,暗含规则意识和合作能力……无论是哪类游戏,都是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当孩子学会了玩,享受与父母一起玩的过程,教育就变得温馨而多彩。

如果说这个世界没有最好的教育,

只有最适合的教育,

那么最适合的教育一定不是拿出不菲资金让别人教育自己的孩子,

而是陪伴孩子帮其找到学习的动力、方法,

这也许才是过暑假最好、最有意义的方式。

陪伴孩子度过暑假,

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自信,

你的孩子可能就成功反超啦!

祝孩子们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