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网站首页 文章详情

一个耄耋老人的十年“普法”情结

发布时间:2016-08-12 浏览:344 来源:江苏少年网
分享

 

沈晖

一个年逾八旬的老人,自2007年5月创办家庭普法站以来,已举办普法宣传教育辅导班307期,来参加学习的少年儿童达4972人次。他这种坚持10年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义务办班抓好法制宣传,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被当地人们传为佳话。

他就是启东市东海镇星宏村退休教师袁鸣飞。

1997年,从教35年的袁鸣飞离开三尺讲台光荣退休,回到星宏村。老袁的妻子也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以往一直忙忙碌碌的老夫妻俩,一下子变得清闲无事,感到有些不习惯。为了寻找一份有意义的事做做,夫妻俩决定重操旧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义务办班。他们就在家里腾出1间客厅,购置好课桌、黑板,当即迎来邻近的4位小学生。

袁鸣飞认为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道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将“德育教育放头条,文化知识要辅导,文体活动开展好,老少相聚乐淘淘”作为办班宗旨,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他还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给孩子们讲法律知识。结合该镇文明创建活动,他还印发“八荣八耻”等材料,要求孩子们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每年寒暑假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孤单的季节。袁鸣飞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编排法制文艺节目,然后欢聚在村公共服务中心,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向爷爷奶奶们展示家庭普法站学习的收获,精彩的节目赢得阵阵掌声。

好事不出门,美名随风传。不到3年时间,袁鸣飞家庭校外教育普法辅导站参加人数也从开始之初的四五人,发展到南北埭的40多人。为了便于及时与学生家长的教师联系,袁鸣飞还建立了学生、家庭、学校的联系卡,与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取得联系,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为了适应教育需求,老袁在家中添置台球台和图书室。他的小儿子看到父亲上课地方小就主动让出楼下大厅做教室。大儿子还给父亲买了数码相机。

袁鸣飞在抓普法教育办班的同时,还善于做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工作。2008年国庆节,有一个村民找到袁鸣飞,告诉他前几天家里200元钱不翼而飞,本想报警,但怀疑是自己上小学六年级的侄子拿的。袁鸣飞听了一直惦记着这件事。隔了几天集中学习,老袁特意辅导《二十字行为规范》《10种不良行为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等材料,并对其中一节“偷拿家中钱财也是不良行为”进行重点阐述,然后要求孩子们对照检查、汇报。学习结束后,老袁还将这个孩子留下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心、教育,最终孩子哭了,认识到错误,而且还承认了过去多次拿过叔叔的钱。当天,老袁领着这个孩子找到其父母,既要求他的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鼓励孩子改正错误,又要让孩子去叔叔家当面认错还钱,保证以后金盆洗手。后来孩子改邪归正,表现很好,现在已经参军入党。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袁鸣飞退休以后,他关爱留守儿童,创办家庭普法站,为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不辞辛劳、成绩显著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编辑 姚靓

 

0

评论(0)